当前位置:名人明星网>名人明星>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

来源:名人简历 | 作者:大明星 | 发布时间:2025-11-13 12:11:22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河南洛阳人,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她出身北魏皇族拓跋氏后裔,13岁嫁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等重大事件中,她尽心辅佐,是李世民的重要贤内助。立为皇后后,她常借古喻今劝谏太宗,保护忠良,抑制外戚权势,并主持编撰《女则》以规范后宫行为。她以深明大义、崇尚节俭、谦恭仁厚著称,奠定了“贞观之治”的后宫基石。36岁因病去世,谥号“文德皇后”,与李世民合葬昭陵。

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长孙皇后
  • 字:小字观音婢
  • 出生/生日:601-03-14
  • 生肖:
  • 逝世时间:636-07-28
  • 享年多少岁:35岁
  • 出生地点:唐朝,长安(今陕西西安)

长孙皇后简介

长孙皇后叫什么名字:长孙皇后叫长孙无垢。

长孙皇后漂亮吗:长孙皇后非常漂亮并且美貌与才德兼备。
长孙皇后生平经历
长孙氏生于官宦之家,父亲长孙晟是隋朝右骁卫将军。她自幼聪慧,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然而幼年命运多舛,父亲早逝,同父异母的兄长将其与生母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高士廉非常看重她,在她八岁时曾因一句“将来必定极为尊贵”的卜辞而对其另眼相待。
隋大业九年(613年),在高士廉的主持下,13岁的长孙氏与16岁的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成婚,开始了与这位未来雄主相伴的一生。婚后,她悉心侍奉公婆,协调妯娌关系,在复杂的家族环境中赢得了广泛赞誉。李渊太原起兵后,李世民常年征战在外,长孙氏随军照料,让丈夫无后顾之忧。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秦王,她成为秦王妃。此时,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日益激化。在决定命运的玄武门之变当天(626年),长孙氏没有退缩在深宫,而是亲自来到将士们中间,勉励慰劳,给予了李世民及其部下巨大的精神支持,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政治智慧。
李世民登基为帝后,册封她为皇后。作为一国之母,长孙皇后时刻以国家大局为重。她深知外戚干政的危害,因此坚决反对唐太宗任命其兄长长孙无忌为高官,即便在太宗坚持任命后,仍劝说兄长主动辞去要职。在日常生活中,她厉行节俭,衣物器用但求够用,绝不奢靡,为后宫树立了榜样。
在辅佐君王方面,她善于以委婉的方式进谏。一次,唐太宗因魏征的直谏怒气冲冲地回宫,扬言要“杀此田舍翁”,长孙皇后闻讯,并未直接反驳,而是退回内室换上庄重的朝服,向太宗行礼祝贺,称“主明臣直”,正是因为陛下是明君,才有魏征这样的直臣。这番巧妙的劝解,立刻平息了太宗的怒火,保全了贤臣。
她还十分重视文化教育,采集古代后妃的得失事迹,主持编撰了《女则》十篇,用以自省和教化后宫。令人痛惜的是,这样一位贤德的皇后却体弱多病。贞观八年(634年)后,她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贞观十年(636年)六月,在终南山翠微宫避暑时,长孙皇后病逝于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临终前,她仍心系国事,嘱咐太宗要亲信君子、远离小人、少兴土木、纳谏容谏,并再次请求抑制外戚权势。她的离世令唐太宗悲痛不已,哀叹“失一良佐”。长孙皇后以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完美诠释了贤内助的角色,为“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孙皇后经典故事:朝服贺君
一次,唐太宗被魏征的直言顶撞气得怒火中烧,回宫后对长孙皇后说:“总有一天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明缘由后,并未多言,而是退入内室,换上了只有在重大典礼时才穿的朝服,庄重地站在庭前向太宗行礼。太宗十分惊讶,询问缘故。皇后从容答道:“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我听说君主贤明,臣子才正直。如今魏征如此正直,正是因为陛下您的英明啊,我怎能不祝贺呢!)这番巧妙的回答,既肯定了太宗是明君,又褒扬了魏征是直臣,瞬间化解了太宗的怒气,使其转怒为喜,并更加敬重魏征。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长孙皇后过人的智慧和她作为“贤内助”在调和君臣关系中的独特作用。

长孙皇后电视剧

长孙皇后扮演者
标签:皇后唐朝
以上是关于名人明星长孙皇后的个人资料简介、简历介绍,以及他的作品介绍,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民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 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投诉建议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分享链接给好友:https://www.hhwl88.com/people/zhangsunhuanghou/
目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