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发布时间:2022-10-28 17:49:08
-
程知节(589—665),本名咬金,隋唐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出身北齐官宦世家,隋末投瓦岗军,后归唐。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登基,历任右武卫大将军、卢...
-
程咬金,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骁勇善战,善使马槊,早年于瓦岗寨聚义,后归顺李唐。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在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等关键战役中屡立奇功。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封卢国...
-
徐世绩(594—669),字懋功,唐初名将,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人。早年投瓦岗军,随李密降唐,赐姓李,后避李世民讳改单名李勣。历事高祖、太宗、高宗三朝,战功赫赫,参与平定王世充、窦建德、东突厥、薛延...
-
李勣(594—669),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投瓦岗军,后归顺唐朝,屡建战功,随李世民平定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贞观年间镇守并州,击破东突厥、薛延陀,稳定北疆...
-
李绩(594年-669年),本名徐世绩,字懋功,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出身豪族,早年投瓦岗军,后归顺唐朝,历事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他戎马一生,参与平定王世充、窦建德、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
-
苏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初年杰出的军事家。他早年效力于窦建德、刘黑闼义军,后归顺唐朝。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先后灭三国并生擒其主:作为前锋击灭东突厥,作为主将...
-
苏烈,字定方,唐朝初年名将。生于冀州武邑,年少时以骁勇善战闻名乡里。隋末投奔窦建德、刘黑闼义军,后归顺唐朝,随李靖北伐东突厥,率精骑直捣颉利可汗牙帐,立下奇功。一生南征北战,先后平定西突厥、葱岭,征服...
-
李多祚,唐朝靺鞨族名将,骁勇善射,早年以军功受高宗赏识。武则天时期,历任右羽林大将军、辽阳郡王等职,执掌禁军十余年。神龙元年(705年),他助张柬之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复辟,封辽阳郡王。...
-
王孝杰,唐朝名将,京兆新丰(今陕西临潼)人。早年以军功崭露头角,仪凤三年随刘审礼击吐蕃,力战被俘,因貌类吐蕃赞普之父获释归唐。武则天时期屡建战功,长寿元年任武威道总管,率军收复安西四镇,重振唐在西域威...
-
陈玄礼,唐代名将,京兆万年人。早年追随唐玄宗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铲除韦后势力,以忠勇果敢受赏识。开元年间升任龙武大将军,执掌禁军长达四十余年。天宝十五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护驾玄宗西逃,行至...
-
张说(667—731),字道济,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历仕武周、中宗、睿宗、玄宗四朝。三度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被誉为“燕许大手笔”之一。他推动政治改革,主张削藩抑佛,辅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在文学上倡导...
-
浑瑊,唐朝中期名将,铁勒族浑部人。出身将门,十一岁即入军旅,善骑射,勇冠三军。安史之乱时随李光弼平叛,屡立战功。后长期镇守西北,抵御吐蕃,官至邠宁庆副元帅、检校司徒兼中书令。他忠勇谦谨,功高不矜,深得...
-
李嗣业,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人,唐朝名将。其人骁勇善战,尤擅使用陌刀,每逢出战,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被誉为“神通大将”。天宝初年随高仙芝征战西域,屡建奇功。安史之乱爆发后,他率陌刀队奔赴凤翔,成为...
-
郭子仪(697-781),唐代中兴名将,华州郑县人。以武举入仕,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建奇功,收复两京,官至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他一生出将入相,以宽厚谦逊闻名,善抚士卒,调和朝野。晚年遭权臣猜忌却始终顾全...
-
王忠嗣(705-749),初名王训,唐朝名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幼年丧父,被唐玄宗收为义子,赐名忠嗣。他深通兵法,善抚士卒,一生战功赫赫,北击契丹、西破吐蕃、威震突厥,开创盛唐边疆...
-
韦皋(746年-806年),字城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名将。早年入仕途,任监察御史,后因功授剑南西川节度使,镇蜀二十余载。他治军严明,励精图治,推动边贸、兴修水利,使蜀地经济繁盛;对外大破...
-
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唐代名将、政治家。进士出身,文武兼修,历任凉州都督、安西大都护等职。任内巩固边防、推行屯田,屡破突厥、吐蕃,以“白袍示信”安定西域。先天政变中助李隆基平定太...
-
黑齿常之,字恒元,百济(今朝鲜半岛西南部)人,唐朝名将。原为百济部落首领,归唐后屡立战功,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燕然道大总管。他骁勇善谋,尤擅夜战与防守,在对抗吐蕃、后突厥的战争中功勋卓著。仅凤三年(67...
-
李存勖(885年-926年),沙陀族人,后唐开国皇帝,军事家。其父李克用临终前赐三矢,嘱其灭燕、击契丹、除后梁。李存勖骁勇善战,以“晋王”之名纵横中原,923年于魏州称帝,建后唐,同年奇袭汴梁灭后梁,...
-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唐朝名将。自幼孤贫,投身安西都护府。因外祖犯罪,未能得志,然其才华为高仙芝所识,破格擢用。历任节度判官、安西副都护等职,以军法严明、果敢善战著称。天宝年间,屡破大勃律、播仙等西域诸...
-
李光弼,契丹族,中唐名将。安史之乱时任河东节度使,与郭子仪并称“李郭”,为平定叛乱核心统帅。他治军严整、善谋略,常以少胜多,先后指挥太原之战、河阳之战等关键战役,重创叛军主力。晚年遭宦官猜忌,郁愤而终...
-
哥舒翰,突厥族突骑施哥舒部人,盛唐名将。早年任节度副使,辅佐王忠嗣镇守河西。天宝六载(747年)任陇右节度使,屡破吐蕃,收复石堡城,威震西陲,民谣赞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安史之乱时,奉命镇守...
-
高仙芝,唐朝中期名将,高句丽裔。骁勇善骑射,年少从军安西,以军功累升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天宝年间,他翻越帕米尔高原远征小勃律,打破吐蕃战略包围;后又击破撒马尔罕的石国,拓展唐朝西域疆域。最终...
-
仆固怀恩(?—765年),铁勒族仆固部人,唐朝中期名将。安史之乱期间,他随郭子仪征讨叛军,屡立战功,家族46人为国捐躯。他凭借军功升至朔方节度使,封大宁郡王。战后因遭宦官陷害、朝廷猜忌,被逼反唐,联合...
-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至649年在位,年号贞观,史称唐太宗。他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自幼聪慧果敢,文韬武略兼备。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李世民战功卓著,率军平定薛仁杲、刘武周、...
-
周公旦,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西周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辅佐兄长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武王早逝后,又毅然摄政,辅佐年幼的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彻底巩固周室统治。其最大的贡献...
-
姜尚,字子牙,号飞熊,商末周初杰出军事家、政治家,周朝开国元勋,齐文化奠基者。生于东海之滨,早年困顿,曾屠牛卖饮,晚年于渭水垂钓,遇周文王,受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辅佐文王修德强兵,助武王伐纣,牧...
-
姜太公(?-前1015年或前1036年),姜姓,吕氏,名尚或望,字子牙,后世称姜子牙、太公望等。中国商朝末年军事家、政治家、韬略家、思想家,西周开国元勋。被视为姜氏齐国以及齐文化的创始人。道家尊为始祖...
-
孔明就是诸葛亮,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发明家。他早年隐居南阳,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佐,提出《隆中对》战略,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执政期间,诸葛亮励精图治,推行...
-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早年隐居南阳,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执政期间,他励精图治,推行屯田,发展经济...
-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开国皇帝。出身北周关陇贵族,七岁袭封唐国公。隋末天下大乱,李渊于617年任太原留守时起兵,攻占长安,拥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次年...
-
胤禵(1688年—1755年),原名胤祯,清朝宗室,康熙帝第十四子,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与雍正帝同母)。他在康熙晚年的皇位争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雍正帝即位后的主要政敌之一。
-
灌夫(?-前131年),字仲孺,颍川郡颍阴人。西汉时期官员,本姓张,因父亲张孟曾为颍阴侯灌婴家臣,赐姓灌。吴楚七国之乱之时,灌夫率领一千人跟随父亲灌孟从军,立下军功被封为中郎将。父亲战死,灌夫不肯返乡...
-
吕禄是中国西汉初年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的命运与西汉初年的政治斗争,特别是“诸吕之乱”紧密相连。
-
李陵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的生平充满传奇与悲剧色彩,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
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西汉著名将领,历任汉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以善射骁勇著称,人称“飞将军”。他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却因命运多舛未能封侯,其经历成为后世文学中“...
-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他是史学家班彪之子,班固之弟,班昭之兄。班超以其“投笔从戎”的典故和在西域的卓越功绩闻名于世。
-
程不识是西汉时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将领,与“飞将军”李广同时代。他最大的特点是治军严谨、纪律严明,与李广的随性灵活形成了鲜明对比。
-
李广利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重要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争议,与汉武帝的对外战争、宫廷政治紧密相连。
-
窦婴(?—公元前131年),是西汉文帝、景帝、武帝时期的外戚、名臣和将领。他的一生大起大落,与西汉初期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紧密相连,最终以悲剧收场。
-
曹参(?—公元前190年),字敬伯,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著名将领和宰相,继萧何之后成为西汉的第二任相国(当时诸侯王的辅政称“相”,中央政府的百官之长称“相国”或“丞相”,曹参继任的是中央的相国)。
-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清末重臣、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思想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
吴三桂(1608年/1612年—1678年),字素存、长伯,一字月先,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人,原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明锦州总兵吴襄之子,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外甥。明朝末年将领...
-
岳钟琪是清朝康熙、雍正时期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名将。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充满了戏剧性,被誉为“清代唯一被拜为大将军的汉人”(此处指独当一面的方面军统帅),也有“三朝武臣巨擘”之称。
-
多尔衮(1612年—1650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全国起到了关键作用。
-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即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开拓疆土的文化政策,奠...
-
伍子胥(?~前484年),名员,又名贠,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春秋后期楚国大夫伍奢之子。
-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及大司马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同父异母兄长。
-
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人(一说宋国人,一说鲁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
-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17日/5日),字元敬、文明、汝谦,号南塘、孟诸。祖籍凤阳定远(今安徽定远),卫籍山东登州(今属山东蓬莱),生于济宁。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