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人明星网>名人明星>文德皇后

文德皇后

来源:名人简历 | 作者:大明星 | 发布时间:2025-11-13 12:20:08
文德皇后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开国功臣长孙无忌之妹,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她十三岁嫁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等关键历史时刻给予李世民坚定支持。贞观元年(627年)被立为皇后。她生性节俭、深明大义,常以古圣贤之道规劝太宗,有效调和君臣关系,对“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有积极贡献。曾组织编撰《女则》十篇,为后世皇后典范。贞观十年崩逝,葬于昭陵,谥号“文德”。

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文德皇后
  • 字:小字观音婢
  • 出生/生日:601-03-14
  • 生肖:
  • 逝世时间:636-07-28
  • 享年多少岁:35岁
  • 出生地点:唐朝,长安(今陕西西安)

文德皇后生平经历
文德皇后长孙氏,其先源于北魏皇族拓跋氏,后为宗室之长,改姓长孙。父亲长孙晟是隋朝著名将领,母亲高氏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然而,她幼年命途多舛,父亲早逝,同父异母的兄长长孙安业将她和母亲、胞兄长孙无忌赶出家门,幸得舅舅高士廉收留抚养,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关爱。
大业九年(613年),在高士廉的主持下,十三岁的长孙氏嫁给了当时年仅十六岁的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此后,她跟随李世民历经隋末乱世,见证了李渊太原起兵、建立唐朝以及李世民四方征战、平定天下的过程。在此期间,她与李世民感情深厚,并先后生下了李承乾、李泰、李治(即唐高宗)等子女。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日益激化。在玄武门之变前夕,长孙氏没有退缩,她亲自慰勉秦王府的将士,给予李世民巨大的精神支持,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政治智慧。李世民即位后,于贞观元年(627年)册封她为皇后。
作为皇后,长孙氏并未追求个人权势。她崇尚节俭,反对奢靡,所用品物,够用即可。她深知外戚干政的危害,因此主动请求太宗不要过度重用其兄长长孙无忌,虽未完全被采纳,但足见其深谋远虑。她时常在太宗盛怒、准备处罚直谏的魏徵等大臣时,身着朝服,以庄重的礼仪向太宗道贺,称“主明臣直”,巧妙地平息太宗的怒气,保护了敢于直言的忠臣,为贞观时期良好的政治风气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在政治上的辅助,长孙皇后还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她采集古代后妃的得失事迹,编成《女则》十篇,用以自我惕励和教育后宫,但生前并不示于人前,其谦逊可见一斑。
贞观八年(634年),长孙皇后陪同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染病。此后健康状况一直不佳。贞观十年(636年)六月,病情加重。在病危之际,她依然心系国事,再次恳请太宗抑制外戚权势,并请求死后薄葬。同年七月二十八日,长孙皇后在立政殿逝世,年仅三十六岁。太宗悲痛不已,谥曰“文德皇后”,葬于昭陵。她的逝世对唐太宗打击巨大,其言行品德也成为后世皇后的典范。
文德皇后经典故事
巧谏佑忠臣是文德皇后最为人称道的典故。一次,唐太宗被魏徵的直言顶撞气得回到后宫,怒言要杀了这个“田舍翁”。长孙皇后听闻,未发一言,退回内室换上了只有在重大典礼时才穿的朝服,庄重地向太宗行礼。太宗惊问其故,皇后从容答道:“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徵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这一巧妙举动,既维护了皇帝的尊严,又高度肯定了魏徵的忠诚和太宗的开明,瞬间化解了太宗的怒火,使忠臣得以保全。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长孙皇后过人的智慧和她在大唐盛世背后所起的“润滑剂”与“守护者”作用。

人物关系

文德皇后电视剧

文德皇后扮演者
标签:皇后唐朝
以上是关于名人明星文德皇后的个人资料简介、简历介绍,以及他的作品介绍,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民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 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投诉建议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分享链接给好友:https://www.hhwl88.com/people/wendehuanghou/
目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