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李亨
- 本名:李亨
- 别名:李嗣升,李浚,李玙,李绍
- 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 庙号:肃宗
- 出生/生日:711-10-19
- 生肖:猪
- 逝世时间:762-05-16
- 享年多少岁:50岁
- 出生地点:唐朝,京师长安东宫之别殿(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 民族:汉族
李亨简介
李亨(711年—762年),即唐肃宗,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八位皇帝。初封忠王,后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西逃,李亨于灵武(今宁夏灵武)自行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在位期间(756年—762年),他任用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平叛,并借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两京,试图重振唐室。然而,他宠信张皇后,纵容宦官李辅国专权,导致朝政混乱。晚年,在张皇后与李辅国的权力斗争中受惊病逝,葬于建陵。李亨在位虽致力平叛,却未能根本解决藩镇问题,反开宦官专权之端,对中晚唐政局影响深远。
李亨生平经历
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子,生于景云二年(711年)。其母杨氏出身隋唐宗室。他初名李嗣升,封陕王,后徙封忠王。因太子李瑛被废杀,李亨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亨。
李亨的太子生涯充满危机。宰相李林甫、杨国忠先后构陷,意图动摇其地位。李亨谨慎隐忍,两次离婚以自保,方得保全。这段经历塑造了他敏感多疑、依赖近臣的性格。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迅速攻陷洛阳、长安。玄宗仓皇西逃,行至马嵬坡(今陕西兴平),禁军哗变,杀杨国忠,逼死杨贵妃。此后,百姓挽留太子,李亨遂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
至德元载(756年)七月,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此举虽未经玄宗正式传位,但在乱世中确立了领导核心。他任用郭子仪为兵部尚书、李光弼为户部尚书,主持平叛,并遣使向回纥借兵。
至德二载(757年),唐军与回纥联军先后收复长安、洛阳。肃宗重返长安,迎玄宗归京。然而,他未能采纳李泌之策直捣叛军巢穴范阳,而是急于恢复两京,致使安史余部得以喘息。
乾元元年(758年),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讨伐安庆绪,却不设统帅,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监军,导致邺城之战失利。史思明复叛,洛阳再陷,战事陷入僵持。
在位后期,肃宗身体多病,朝政渐由张皇后与宦官李辅国把持。二人初则勾结,后竟反目。宝应元年(762年),玄宗去世,肃宗病重。张皇后欲谋废立,诛杀李辅国,事泄。李辅国率禁军入宫,逮捕张皇后。肃宗受此惊吓,病情加剧,旋即驾崩,终年五十二岁。李辅国拥立太子李豫(唐代宗)即位。
李亨在位六年,虽志在平叛,中兴唐室,然其举措多存弊端:倚重宦官监军,开中晚唐宦官专权之先河;姑息安史降将,形成河朔三镇割据;内廷权争不断,未能彻底扭转唐朝衰势。
李亨经典故事:马嵬坡之变与灵武即位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携杨贵妃、太子李亨等仓皇西逃。行至马嵬坡,禁军将士饥疲愤怒,发动兵变,诛杀宰相杨国忠,并逼迫玄宗缢死杨贵妃。事后,玄宗欲继续入蜀,当地百姓拦驾请留太子讨贼。玄宗遂分兵二千予太子,令其宣慰百姓。李亨纳谋士建策,北上朔方,于七月抵灵武。经群臣劝进,李亨在灵武城南楼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扛起平叛大旗。这一事件不仅是李亨人生的转折点,更在唐朝存亡之际重塑了权力中心,虽合法性存疑,却为凝聚人心、组织反攻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