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病逝,五十五岁的唐明皇陷入深深的孤寂。后宫佳丽三千,竟无一人能解他心头的落寞。直到那天在骊山温泉宫,他看见了自己第十八子寿王的妃子——二十二岁的杨玉环。
她正在跳胡旋舞,石榴裙旋成一朵盛夏的花。乐工李龟年击打羯鼓,她每一个转身都踏在鼓点上,也踏在老皇帝沉寂已久的心上。史官用隐晦的笔法记录了这个瞬间:“诏澡浴堂,即进《霓裳羽衣曲》。”
这是一场惊世骇俗的爱情的开端。皇帝先令儿媳出家为道士,号太真,继而迎入宫中。从此,“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他为她在华清池建海棠汤,用汉白玉砌成花瓣形状。雾气氤氲中,她新浴后的肌肤“温泉水滑洗凝脂”。他精通音律,她长于舞蹈,共同完成了《霓裳羽衣曲》这部盛唐的绝响。当她在翠盘上起舞,他亲自吹笛伴奏,大臣们看见皇帝眼中消失已久的光彩。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让心爱的人吃到新鲜荔枝,他动用八百里加急,从岭南驰送长安。这浪漫的背后,是帝国驿道系统的私用,是权力为爱情付出的代价。
她的家族随之显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堂兄杨国忠登上宰相之位,却无治国之才,只知结党营私。而此时的唐朝,府兵制败坏,边境节度使权力膨胀,安禄山在范阳积蓄力量。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渔阳鼙鼓终于动地而来。安禄山以“清君侧”之名起兵,二十万叛军直指长安。次年六月,潼关失守,唐明皇带着杨贵妃仓皇西逃。
行至马嵬坡,禁军哗变。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代表将士请命:“国忠通胡,致播迁,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士兵们围住驿亭,刀剑在夏日阳光下闪着冷光。
他试图保护她:“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的回答击碎了他最后的希望:“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
三尺白绫悬于佛堂前的梨树下。她最后跪拜:“愿大家好住,妾诚负国恩,死无所恨。”香消玉殒时,她三十八岁,他七十二岁。
活下来的皇帝成了太上皇。他从蜀地返回,秘密派人去马嵬坡改葬,却只带回一个香囊。晚年他在冷宫中独坐,听着雨打梧桐,让临邛道士上天入地寻觅她的魂魄。
白居易用42句诗给这个故事画上句号:“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美好的誓言背后,是一个帝王无法在江山与美人之间两全的永恒困境,也是一曲盛唐由极盛转向衰落的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