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人明星网>名人明星>周公旦

周公旦

来源:名人简历 | 作者:大明星 | 发布时间:2025-11-11 21:19:44
周公旦
周公旦,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西周初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辅佐兄长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武王早逝后,又毅然摄政,辅佐年幼的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彻底巩固周室统治。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制礼作乐,构建了一套以宗法制、分封制为核心的完整典章制度和文化体系,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业,深刻影响了后世儒家思想与中华文明的发展,被孔子奉为圣人。

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周公旦
  • 别名:周公旦,叔旦
  • 本名:周公
  • 原名:姬旦
  • 出生地点:商朝
  • 民族:华夏族

周公旦是谁:周公旦是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也是周武王姬发之弟。

周公旦活了多少岁:周公旦活了60岁。

周公旦生平经历
周公旦,作为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自幼聪慧仁孝,在文王诸子中表现突出。周武王继位后,周公成为其最核心的辅佐者。在著名的牧野之战前,他协助武王进行战略谋划与政治动员,为推翻殷商统治立下汗马功劳。
周朝建立后不久,武王即患病去世,留下年幼的太子诵(即周成王)和尚未稳固的政权。面对内忧外患,周公毅然承担起摄政的重任。这一决定引发了其兄弟管叔、蔡叔等人的猜忌,他们散布流言,诬蔑周公企图篡位。与此同时,商纣王之子武庚趁机勾结“三监”(管叔、蔡叔、霍叔)发动大规模叛乱,严重威胁新生王朝的生存。
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周公首先稳定内部,向重臣太公望、召公奭坦诚心迹,消除他们的疑虑。随后,他亲自率军东征,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平定叛乱,诛杀武庚和管叔,流放蔡叔,彻底消灭了商朝的残余反抗势力,并将周王朝的实际控制范围扩展到东方广大地区。
为了长治久安,周公主持进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制度建设。政治上,他大规模推行分封制,将宗室、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作为王室的屏障,著名的如鲁国(由其子伯禽就封)、齐国(封给姜尚)等。在总结夏、商两代统治经验与周人传统的基础上,他“制礼作乐”,系统地创建了一整套涉及政治、社会、伦理、祭祀等各方面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其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明确了尊卑等级和权利义务,旨在通过“德”与“礼”来教化民众,维护社会秩序。
尤为后世称道的是,周公在摄政七年后,待成王成年,便毫不犹豫地还政于王,自己退回臣子之位,继续忠心辅佐,践行了他所倡导的臣道。这一“鞠躬尽瘁,还政成王”的举动,成为千古美谈。
周公的晚年,主要致力于进一步完善礼乐制度,并教导成王为君之道。他的思想和言论多见于《尚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等篇,其“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成为儒家学说的重要源头,孔子对其推崇备至,屡次梦见周公,视其为理想人格的化身。
周公旦经典故事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在辅佐成王期间,为了招揽天下贤才,可谓殚精竭虑。他告诫儿子伯禽:“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身份在天下已不算低贱。然而我洗一次头,要多次握住头发(暂停洗漱);吃一顿饭,要数次吐出食物(中断进食),匆忙起身接待来访的贤士,唯恐错过天下的英才。” 这就是“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典故的由来。它生动体现了周公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勤于政事的崇高品格。后来曹操在《短歌行》中咏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正是以此典故来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标签:西周周朝政治家军事家 哲学家
以上是关于名人明星周公旦的个人资料简介、简历介绍,以及他的作品介绍,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民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 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投诉建议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分享链接给好友:https://www.hhwl88.com/people/zhougongdan/
相关资讯
目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