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人明星网>名人明星>姚崇

姚崇

来源:名人简历 | 作者:大明星 | 发布时间:2025-11-19 08:25:54
姚崇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唐代著名政治家,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历仕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并两次担任宰相。他辅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以刚正敢言、精通吏道、善于应变著称,尤以推动“开元新政”、整顿吏治、废除弊政闻名史册。司马光评其“明于吏道,赏罚尽公”,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代四大贤相,是“开元之治”的关键奠基者。

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姚崇
  • 字:元之
  • 谥号:文献
  • 本名:姚元崇
  • 出生/生日:650
  • 生肖:
  • 逝世时间:721-09-28
  • 享年多少岁:71岁
  • 出生地点:唐朝,陕州硖石(今河南省陕县)
  • 民族:汉族

姚崇生平经历
姚崇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出身官宦之家,自幼豪迈,崇尚气节。仅凤二年(677年),他通过科举的“下笔成章”制举入仕,被授以濮州司仓参军,开启仕途。武则天执政时期,姚崇的才能得到赏识。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因处理军务文书敏捷得体,被武则天破格提拔为夏官侍郎,后于圣历元年(698年)加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首次进入宰相行列。他为人刚直,曾不惧触怒武后,参与张柬之等人策划的“神龙政变”,助中宗复辟。
唐中宗时期,姚崇因得罪权贵被外放。睿宗景云元年(710年),他被召回朝中,再次拜相。但因与宋璟力主削弱太平公主权势,触怒睿宗,于景云二年(711年)被贬为申州刺史等地方官。在地方任上,他政绩卓著,深得民心。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决心振兴朝纲。开元元年(713年),玄宗于骊山讲武之际,密召姚崇问策。姚崇当场提出以仁义治国、禁止宦官干政、拒绝外戚专权、依法平等对待皇室与功臣等“十事要说”,与玄宗励精图治之志不谋而合,遂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第三次出任宰相,成为“开元盛世”的总设计师。
执政期间,姚崇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他首要任务是整顿自中宗以来混乱的吏治,裁汰冗官,量才授职,并推动“捕蝗运动”,以科学务实的态度破除民间迷信,亲赴灾区指挥,有效遏制了席卷山东的蝗灾,安定了民生与社会。他为政简肃,纲纪整饬,赏罚分明,使朝政焕然一新。
然而,其子姚彝、姚异广交宾客、接受馈赠,引发舆论非议。同时,他与另一位重臣、御史中丞赵诲亦有矛盾。开元四年(716年),赵诲受贿事发,姚崇因营救之举引起玄宗不快,遂主动请辞。同年,他推荐宋璟接替己任,完成了政权的平稳过渡。
罢相后,玄宗对他依然优礼有加,国家大事常遣使咨询。开元九年(721年)九月,姚崇病逝,享年七十二岁,追赠扬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其一生三度为相,以非凡的胆识与务实的政风,为大唐的鼎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姚崇历史故事
智答“十事要说”:开元元年,玄宗于骊山密召姚崇,欲拜为相。姚崇不立即谢恩,反而跪奏:“臣有十事要说,若陛下应允,方敢受命。”他随即提出包括以仁义治国、宦官不预公事、皇亲不任台省官、依法待臣等十条纲领。玄宗听后,慨然应允:“朕能行之!”姚崇这才叩首受职。此举既展现了其深谋远虑,也确立了“开元新政”的施政基调,成为君臣相得的千古美谈。

姚崇电视剧

姚崇扮演者
标签:政治家唐朝 宰相
以上是关于名人明星姚崇的个人资料简介、简历介绍,以及他的作品介绍,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民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 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投诉建议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分享链接给好友:https://www.hhwl88.com/people/yaochong/
相关资讯
目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