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徐贤妃
- 本名:徐惠
- 出生/生日:627
- 生肖:猪
- 逝世时间:650
- 享年多少岁:23岁
- 出生地点:唐朝,湖州长城
- 民族:汉族
徐贤妃生平经历
徐惠出生于江南士族之家,父亲徐孝德曾任唐果州刺史。据《新唐书》记载,她出生五月即能言语,四岁时口诵《论语》名篇,八岁时仿《离骚》作《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已显露出非凡的文学天赋。其父见而惊异,命她遍读经史,她过目成诵,文采日进,声名远播长安。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逝世,唐太宗闻徐惠才名,召入宫中封为才人。初入宫闱,徐惠并未急于争宠,而是终日沉浸于书籍之中。某日太宗召见,她姗姗来迟,太宗不悦,她从容应对:“自秋水望穿,春山久锁,陛下既以才召妾,妾亦以才待陛下。”这番机敏对答令太宗转怒为喜,更敬重其才学。不久即晋升婕妤,再迁充容,成为九嫔之一。
在宫廷生活中,徐惠始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清醒。她亲历了贞观后期太宗渐生骄矜、大兴土木的过程。当太宗兴修玉华宫、翠微宫,又东征高丽时,她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毅然上《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这道奏疏先赞太宗早期“抑损嗜欲,躬行节俭”的美德,再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直指时弊,最后以“黩武玩兵,先哲所戒”劝谏罢兵息役。全文引经据典,情理交融,太宗阅后深为触动,赏赐绢帛百匹,并部分采纳其言。
文学创作上,徐惠与太宗常有唱和。她的《长门怨》“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借古喻今,既写宫廷女子的哀怨,又暗含规劝君王勿喜新厌旧之意。《秋风函谷应诏》中“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则展现出不让须眉的雄浑气魄。这些作品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关怀融为一体,在初唐宫体诗风中独树一帜。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驾崩,徐惠哀恸不已,作《七哀诗》寄托哀思:“昔有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药。终难免物化,何如守自然。”诗中既表达了对太宗的深切怀念,也流露出对生死的通透认知。她拒绝太医诊治,自言“先帝待我以厚,当早从葬陵园”,于永徽元年(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岁。唐高宗感其忠贞,追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实现了她“生死相随”的愿望。
徐惠的一生虽短暂,却以才学见识在唐宫留下独特印记。她不仅是太宗晚年的红颜知己,更是以文采风骨赢得尊重的女性知识分子。从神童到妃嫔,从诗人到谏臣,她始终保持着独立人格与批判精神,这在古代后妃中尤为难得。
徐贤妃经典故事
智对迟召见:徐惠初入宫时,某日太宗召见,她迟迟未至。太宗久候生怒,待她到来时质问责怪。徐惠不慌不忙,指着案上未完成的诗稿从容应答:“自秋水望穿,春山久锁,陛下既以才召妾,妾亦以才待陛下。”暗示自己因沉醉创作而忘却时间。太宗好奇观看诗稿,见字字珠玑,顿时转怒为喜。这段对话既展现了她的机敏才智,也体现了两人类似知己的相处模式——太宗欣赏她的才情胜过容貌,她也以文才而非媚态侍君。此事成为唐代宫廷中“以才事君”的典范,被载入《唐语林》等典籍,后世文人常以此典故比喻才女不卑不亢的风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