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公元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得到普遍承认的正统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传奇、权谋与争议,从唐太宗的才人,到唐高宗的皇后,最终登基为帝,建立武周王朝,其经历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权力史诗。她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 初入宫廷:从才人到尼姑
武则天年仅十四岁时,因美貌与才智闻名,被唐太宗李世民选入宫中,封为“才人”,赐号“武媚”。然而,在太宗朝她并未获得显赫的地位,太宗去世后,按照惯例,她被送入感业寺削发为尼。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个低谷。
二、 重返皇宫:从昭仪到皇后
命运的转折点在于她与太子李治(即后来的唐高宗)早已建立的感情。高宗即位后,在孝服期满时将她从感业寺接回皇宫。这一举动背后是高宗意图摆脱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重臣控制的深层政治考量。武则天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果决狠辣,迅速击败了王皇后与萧淑妃。她甚至不惜掐死自己刚出生的女儿以嫁祸王皇后,最终于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此后,她协助体弱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逐渐形成了“二圣临朝”的局面,并清除了反对她的元老集团,奠定了自己的权力基础。
三、 临朝称制:从天后到太后
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太子李显(中宗)即位,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不久她便废黜中宗,改立李旦(睿宗)为帝,并将其软禁,自己全面掌控了所有朝政大权。在此期间,她重用酷吏(如来俊臣、周兴),推行告密制度,残酷镇压了李唐宗室与门阀贵族的反抗,为改唐为周扫清了道路。同时,她也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大力提拔有才能的寒门子弟(如狄仁杰、姚崇),发展科举,奖励农桑,使得国家经济与文化持续发展。
四、 君临天下:武周女皇
公元690年,在一系列“祥瑞”和百官、民众的“请愿”下,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都洛阳(神都),尊号“圣神皇帝”。她登基时已67岁,是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间,她继续推行一系列改革:开创殿试和武举,严厉打击门阀,巩固了中央集权;对外军事上,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晚年,她陷入继承人选择的巨大矛盾中,在立子(李姓)还是立侄(武姓)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在宰相狄仁杰等人的劝说下,她决定将政权归还给李唐。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迎还中宗李显复位,恢复唐朝国号。同年冬,武则天在上阳宫崩逝,享年82岁。她留下无字碑一座,功过是非,任后人评说。
总结而言,武则天是一位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她既有冷酷无情、任用酷吏的一面,也有知人善任、治国有方的一面。她以一介女身,在男性绝对主导的封建社会中登上权力顶峰,其历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朽的传奇,对唐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