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登基时,年仅9岁(虚岁)。他于公元189年农历九月戊午日(具体公历日期约为11月或12月)被权臣董卓拥立为帝,取代了他的异母兄、少帝刘辩。这次仓促的登基并非正常的皇位继承,而是东汉末年一场血腥政治政变的结果,也开启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漫长而悲惨的一生。
一、 登基背景:灵帝逝世后的权力真空与动荡
汉灵帝于公元189年五月去世后,朝廷权力平衡被彻底打破。何太后与其兄大将军何进代表的外戚集团,与以蹇硕为首的宦官集团展开了激烈厮杀。何进本想召并州牧董卓带兵入京诛杀宦官,但计划泄露,反被宦官张让等人先下手杀害。随后,袁绍、袁术等人又率兵攻入皇宫,对宦官进行血腥清洗,京城陷入一片混乱。
在这场混战中,少帝刘协(时封陈留王)与其兄少帝刘辩被宦官挟持出宫。在宫外,他们遇到了奉命前来的董卓大军。据史书记载,时年9岁的刘协在面对董卓及其虎狼之师时,表现出的冷静与对答,远胜于时年14岁却惊慌失措、语无伦次的少帝刘辩。这一对比,给董卓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 董卓的抉择:为何是九岁的刘协?
董卓选择废黜刘辩、改立刘协,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精心的政治算计:
树立权威:作为外来军阀,董卓急需通过“废立皇帝”这一最具震撼力的举动,来确立自己在朝廷中的绝对主导权,震慑百官。
政治借口:他诋毁少帝刘辩“暗弱”,不足以奉宗庙、承大统,而称赞刘协贤能,且为董太后(汉灵帝之母)所抚养,号“董侯”,与自己同姓,暗示其更具正统性与能力。这为他提供了废立的合法性外衣。
便于控制:一个年仅9岁、在朝中毫无根基的孩童,远比一个已初步形成自己观念的少年(刘辩)更容易操控。刘协成为董卓手中最理想的傀儡。
三、 登基过程与历史意义
公元189年九月,董卓大会百官,强行宣布废黜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整个过程在董卓军队的武力威胁下完成,无人敢公开反对。
因此,汉献帝的登基,标志着:
东汉皇权的彻底崩溃:皇权从此沦为强权军阀的玩物,中央政府的权威名存实亡。
三国乱世的正式开启:董卓的暴行和擅行废立,直接引发了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诸侯讨董之战,拉开了群雄割据、三国鼎立的大幕。
这位9岁的小皇帝,从登基的第一天起,就身不由己地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政治符号”,在董卓、曹操等权臣的挟持下辗转流离,虽然名义上在位长达31年,却始终未能真正掌握权力,最终在公元220年被迫禅让于曹丕,东汉王朝正式宣告灭亡。他的一生,是末世帝王悲剧命运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