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王忠嗣
- 出生/生日:705
- 生肖:蛇
- 逝世时间:749
- 享年多少岁:44岁
- 出生地点:唐朝,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
- 民族:汉族
王忠嗣生平经历
王忠嗣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其父王海宾在与吐蕃作战中殉国,年仅九岁的他被接入宫中抚养,唐玄宗赐名“忠嗣”,收为义子。幼年时,玄宗曾问他为将之道,他答:“持重安边,不务邀功”,此言奠定其一生军事思想根基。
成年后,王忠嗣投身军旅,初任代州别驾。因治军严明、胆略过人,深受名将萧嵩赏识。开元十八年(730年),随军迎战吐蕃,他率三百精骑突袭敌军,斩首数千,一战成名。此后累功至左威卫将军,镇守河西。
天宝元年(742年),王忠嗣出任朔方节度使。他一面强化边防,一面推行“互市”政策,以经济手段分化突厥各部,使朔方一带“塞外晏然,烽燧不举”。三年后,兼领河东节度使,于桑干河之战大破契丹、奚族联军,契丹可汗仅以身免。
天宝五载(746年),王忠嗣身兼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控疆万里,劲兵重镇皆归其掌握,达到个人权势巅峰。此间他主持对吐蕃的石堡城争夺战,但因认为此战“得不偿失”而消极进军,与玄宗急功近利之策产生矛盾。
天宝六载(747年),宰相李林甫趁机诬告其“欲拥兵尊奉太子”,玄宗震怒,将王忠嗣下狱问罪。幸得继任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力谏,以官爵担保其忠诚,才免死贬为汉阳太守。两年后,王忠嗣郁郁而终,年仅四十五岁。
他一生指挥大小战役数十次,却从不贪功冒进,常言:“太平之将,但恐抚民无术,不患战功不立。”其军事布局深刻影响中唐边防,提拔的哥舒翰、李光弼等将领更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中流砥柱。
王忠嗣经典故事
1、石堡城之谏
天宝六载,唐玄宗强令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他毅然反对:“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之下,恐死者数万,所得不如所亡。”后哥舒翰血战攻克,唐军果损失数万,应其预言。此事彰显其“爱惜士卒、不图虚功”的为将之道。
2、良将遗泽
王忠嗣任朔方节度使时,识拔少年军官李光弼。见其治军严整,叹曰:“他日代我掌兵者,必此人也。”安史之乱中,李光弼成平叛核心,世人皆赞王忠嗣知人之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其:“与麾下同甘苦,部伍已疲,不忍更驱以战”,足见名将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