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刘文静
- 字:肇仁
- 出生/生日:568
- 生肖:鼠
- 逝世时间:619-10-18
- 享年多少岁:51岁
- 出生地点:唐朝,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
- 民族:汉族
刘文静生平经历
刘文静生于北周武帝天和三年(568),出身彭城刘氏,祖父刘懿曾任北周石州刺史。他少时父丧,由祖父抚养,聪颖豪迈,博览经史,尤精兵法。隋开皇年间以门荫入仕,初任仪同三司,后外放为晋阳令。在任期间,他结识晋阳宫监裴寂,二人结为莫逆。时隋炀帝暴政,天下动荡,刘文静暗中观察时局,常与裴寂夜谈,慨言“天下必乱,非汤武之才不能定之”。
大业十三年(617),李渊出任太原留守,刘文静敏锐察觉其雄心,主动结交。时李渊次子李世民亦倾心结纳,二人于晋阳宫密议起兵。刘文静献三策:一假传圣旨募兵备突厥,二结好突厥免后顾之忧,三联合关中豪强共图大业。他亲赴突厥牙帐,以“唐公举义,愿与可汗共定京师”说动始毕可汗,获两千战马支援。
晋阳起兵后,刘文静任大将军府司马,主管军务。他制定军法,整饬纪律,使新军迅速成型。西进途中,在霍邑大破宋老生,又设计招降关中孙华等义军。兵临长安时,他独闯敌营劝降守将阴世师,虽未成功,却展现胆略。唐朝建立后,因功授纳言(侍中),位列宰相,封鲁国公。
武德元年(618),随李世民征讨西秦薛举。初战失利后,他助世民整军,深沟高垒以待战机。次年浅水原之战,与殷开山协防牵制敌军,终助唐军大胜。然其性情刚直,渐与裴寂生隙。某次宴集,他拔刀击柱怒斥:“裴寂仅凭阿附得高位,吾血战之功反居其下!”高祖李渊闻之不悦。
武德二年(619),其弟刘文起召巫觋镇宅,被家奴告发“谋反”。裴寂趁机进言:“文静恃才桀骜,乱语怨望,当除后患。”李渊忆及其曾言“当效萧何守关中之故事”,疑有异志。虽李世民极力辩护,称“起义元勋,焉肯谋逆”,但李渊终以“阴图不轨”之罪将其与弟斩于长安西市,家产抄没。临刑前他仰天长叹:“高鸟尽,良弓藏,果不虚也!”时年五十二。贞观三年(629),太宗追复其官爵,以礼改葬。
刘文静经典故事
晋阳起兵前,刘文静为试探李世民,设计一场“狱中对策”。他故意因与李密联姻下狱,世民探监时,他掷镣铐朗笑:“天下大乱,非汉高、光武之才不可平!”世民会意,割袖立誓:“若先生助我,愿共定乾坤!”二人遂定策:先假诏募兵,再北和突厥。文静夜见裴寂佯醉:“唐公二子非常人,公若迟疑,必失良机!”裴寂惊悟,急劝李渊。这段“狱中定策”成为晋阳起兵关键伏笔,尽显文静谋略与胆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