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名人明星网>名人明星>李忱

李忱

来源:名人简历 | 作者:大明星 | 发布时间:2025-11-16 18:06:46
李忱
唐宣宗李忱,初名李怡,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宪宗第十三子。他在位虽仅十三年,却因励精图治、扭转颓势而被史家誉为“小太宗”。登基前,李忱以沉默寡言、不预政事的形象示人,甚至被皇室视为“愚钝”。即位后,他勤政爱民,整顿吏治,抑制宦官,削弱藩镇,收复河湟失地,使本已衰微的晚唐呈现出“大中之治”的中兴局面。其执政风格刚毅果断,生活节俭,重视科举,堪称晚唐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

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李忱
  • 别名:李怡,琼俊,光叔
  • 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 庙号:宣宗
  • 出生/生日:810-07-27
  • 生肖:
  • 逝世时间:859-09-07
  • 享年多少岁:49岁
  • 出生地点:唐朝,大明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 民族:汉族
  • 星座:狮子座

李忱生平经历
唐宣宗李忱的一生,堪称一部充满戏剧性的逆袭史诗。他生于元和五年(810年),是唐宪宗李纯之子,其母郑氏身份低微(原为叛臣李锜之妾,后入宫为郭贵妃的侍女)。这种出身决定了他早年与皇位无缘,被封为光王。
在波谲云诡的宫廷中,李忱自小便学会了一套独特的生存哲学。他从穆宗到武宗,历经侄辈四朝皇帝,始终以“沉默寡言、不预世事”的形象示人,甚至在公众场合表现出木讷迟钝,因此被皇室宗亲乃至宦官普遍视为“智障”或“愚笨”。这种长达三十六年的“装傻”生涯,既是对险恶政治环境的无奈妥协,也为他远离权力斗争漩涡提供了绝佳保护。尤其是在其侄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他因疑似威胁而屡遭猜忌,甚至传闻曾被武宗派人沉入宫厕,幸得宦官仇公武相助才侥幸活命。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病危,宦官马元贽等人认为“痴傻”的光王李怡(李忱原名)易于控制,遂矫诏立其为皇太叔,并更名为李忱,随后继承皇位。这一决定,出乎所有局外人的意料。
然而,登基之后的李忱,立刻展现出了与之前判若两人的政治才能。他一改往日痴愚,处理政务雷厉风行,裁决果断,令当初扶立他的宦官集团大惊失色。宣宗深知大唐积弊,决心重振朝纲。他首先大力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官员,严惩贪腐,并以身作则,生活极为节俭。对于权势熏天的宦官,他虽因即位依赖而无法彻底铲除,但仍通过巧妙手段加以抑制和约束,夺回了部分权力。
在军事上,宣宗抓住时机,于大中三年(849年)成功从吐蕃手中收复了沦陷近百年的河湟地区(今甘肃、青海部分地区),这一重大胜利极大地提振了国威,被视为其中兴事业的重要标志。他同样重视科举取士,唯才是举,在位期间涌现出一批能臣干吏。
对外,他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与周边政权保持了相对和平。在内政上,他勤于政事,体贴民情,减轻赋税,使得社会生产得到一定恢复,史称“大中之治”。
然而,宣宗晚年因追求长生不老,服食丹药导致中毒,于大中十三年(859年)病逝,享年五十岁。他死后不久,唐朝便再度陷入混乱,其短暂的中兴也如昙花一现。但李忱以其隐忍、智慧与铁腕,在唐朝的夕阳余晖中,书写了最为耀眼的一笔。
李忱经典故事:韬光养晦,大智若愚(200字)
李忱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登基前长达数十年的“装傻”生涯。作为皇子,他亲历了中晚唐宫廷的残酷斗争。为求自保,他选择将自己伪装成一个愚笨迟钝之人。无论在何种场合,他都沉默寡言,表情木讷,即使被侄儿皇帝们当众戏弄、羞辱,也毫无愠色,仿佛全然不解。他的“痴傻”形象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当宦官们为操控朝政而选择拥立他时,满朝文武都认为唐朝气数已尽。然而,就在登基大典之上,李忱瞬间像换了一个人,他神情庄重,言谈清晰,处理积压政务果断明快,举措得当,令满朝皆惊。这场精彩的“扮猪吃虎”,充分展现了他超凡的隐忍与智慧,是其人生最传奇的注脚。

人物关系

李忱电视剧

标签:唐朝 皇帝
以上是关于名人明星李忱的个人资料简介、简历介绍,以及他的作品介绍,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网民分享,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 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投诉建议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可以分享链接给好友:https://www.hhwl88.com/people/lichen126/
相关资讯
目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