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哥舒翰
- 谥号:武愍
- 逝世时间:757
- 出生地点:唐朝,安西龟兹(今新疆南疆库车)
哥舒翰生平经历
哥舒翰出身将门,其父为突厥哥舒部首领,母亲乃于阗王女。他早年任侠纵酒,四十岁后发奋从军,投奔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因骁勇善战深受赏识。天宝六载(747年),王忠嗣遭贬,哥舒翰继任陇右节度使,成为唐帝国西北防线的支柱。
在陇右任内,哥舒翰屡次重创吐蕃。他指挥的“积石山之战”全歼吐蕃主力,收复九曲之地;天宝八载(749年),经苦战攻克战略要地石堡城,虽代价惨重,但打通了唐军西进通道。此战令“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西域商路得以稳固。唐玄宗为其建纪功碑,封西平郡王,权势臻于顶峰。
安史之乱爆发后,哥舒翰受命出任兵马副元帅,镇守潼关。他深知叛军锐气正盛,采取固守策略,使安禄山大军久攻不克。然而宰相杨国忠猜忌其拥兵自重,玄宗亦急于平叛,连续催促出战。哥舒翰被迫于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引兵东出,于灵宝遭叛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本人被部将挟持降燕。
投降后,哥舒翰虽被安禄山授以司空虚职,却遭严加监视。他试图密劝旧部反正,未果。至德二载(757年),安庆绪兵败撤退前,将其杀害于洛阳。唐代宗时追赠太尉,然其晚节争议始终未休。
哥舒翰的军事才能与悲剧命运,折射出玄宗晚年的朝局混乱。他早期“开疆守土”的功绩与后期“失节苟活”的抉择,成为史家评述盛唐崩塌的典型缩影。
哥舒翰的死对唐朝的影响
哥舒翰作为唐朝当时最倚重的宿将,他在潼关的败亡和投降,直接导致长安门户洞开,唐玄宗仓皇西逃,盛世都城陷落。这一事件彻底粉碎了朝廷迅速平定叛乱的希望,使战火蔓延,战局急转直下。
更重要的是,他的一世威名尽丧于叛军之手,极大地打击了官军士气,动摇了天下人对朝廷军事能力的信心。此役之后,朝廷不得不更加依赖回纥外援以及内部如郭子仪、李光弼等新兴将领,甚至对投降的安史旧将姑息妥协,为后来河北藩镇割据埋下了最深远的祸根。他的死,堪称盛唐军事神话破灭的象征。
哥舒翰历史故事
“哥舒夜带刀”是其最著名的传奇。据《太平广记》载,他任陇右节度使时,每夜令士卒持长刀暗伏湟水河谷,伺吐蕃骑兵渡河至中途,突然鸣鼓突击,专斩马腿。吐蕃人惊惧歌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此战术使其成吐蕃克星。另一故事见于潼关之战:出战前,他见凶兆(白狼跃帐)而泣告玄宗:“臣固守则贼自溃,出战必败。”然诏书严苛,最终“恸哭出关”,果致灵宝之败。这两个片段,一展其巅峰时期的韬略,一显其末路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