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司马相如
 - 别名:司马犬子
 - 字:长卿
 - 逝世时间:公元前118年
 - 出生地点: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
 - 民族:汉族
 
生平简介
1. 早年与入仕
本名“犬子”,因仰慕战国名相蔺相如而改名。汉景帝时任武骑常侍,后投靠梁孝王,与邹阳、枚乘等文人交游,创作《子虚赋》。梁孝王死后归蜀,家贫潦倒。
2. 琴挑文君与婚姻争议
在临邛富商卓王孙的宴会上,以琴曲《凤求凰》打动卓女卓文君,二人私奔。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被迫资助,成为千古佳话。但后世如葛洪《西京杂记》记载司马相如欲纳妾,文君作《白头吟》挽回,此事真伪虽存疑,却为其形象添上复杂色彩。
3. 政治生涯与辞赋成就
因《子虚赋》被汉武帝赏识,又作《上林赋》颂扬皇家气象,受封郎官。曾出使西南夷,作《难蜀父老》安抚民心。晚年因病免官,临终前撰《封禅文》劝武帝封禅,死后家中仅余书籍。
文学成就
1. 汉赋的集大成者
司马相如将散体大推至成熟境界,作品结构宏大、辞藻华丽,开创“劝百讽一”的范式:
《子虚赋》《上林赋》:通过虚构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人对话,铺陈诸侯与天子的苑囿之盛,结尾归节俭,奠定汉代宫廷赋的典范。
《长门赋》:相传为失宠陈皇后而作,开创“宫怨”题材,情感细腻,但后世学者多疑为托名。
《大人赋》:批判神仙思想,反因文辞瑰丽被武帝误以为颂扬求仙。
2. 文学理论贡献
在《答盛览问作赋》中提出“赋家之心,苞括宇宙”,强调想象与形式的重要性,虽未系统论述,却深刻影响扬雄、刘勰等后世文论家。
历史评价
1. 才华与品德的割裂
扬雄批评其赋“劝而不止”,班固《汉书》亦指其过度铺张。
司马迁在《史记》中单列《司马相如列传》,盛赞其辞赋“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但对其“窃妻受金”的行为暗含讥讽。
后世如苏轼直斥“窃资无操”,王夫之更称其“淫词破义”。
2. 文化符号的演变
从唐代卢照邻“愿得鸳鸯不羡仙”的浪漫化,到近现代学者辨析其婚姻中的经济动机(如王立群观点),司马相如的形象始终在“爱情典范”与“功利文人”间摇摆。
总结结语
司马相如的一生,是才华与争议并存的典型。他以瑰丽辞章定义了汉赋的黄金时代,其笔下的帝国气象与个人命运交织,而“琴挑文君”的传奇更成为后世文学艺术不断书写的母题。理解他,不仅需审视文本的文学价值,更需透过历史缝隙,窥见一个时代文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