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高仙芝
- 逝世时间:756-01-27
- 出生地点:唐朝
- 民族:高句丽人
高仙芝生平经历
高仙芝(?-756年),唐朝中期最具传奇色彩的边将之一。他出身于入唐高句丽武将家庭,自幼随父至安西四镇,二十余岁便官至将军。
他的早期军旅生涯主要在安西(今新疆地区)度过,以“善骑射,骁勇果决”著称。747年,他迎来了军事生涯的巅峰——远征小勃律(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当时小勃律倒向吐蕃,切断了唐朝通往安西的要道。高仙芝率万名汉蕃士兵,进行了堪称军事史上奇迹的长途奔袭。他率军从龟兹出发,翻越海拔超过4500米的帕米尔高原,在连云堡大破吐蕃守军,随后以闪电速度直扑小勃律都城,生擒其国王。此役重新打通了唐朝与中亚的联系,吐蕃势力遭受重创,“由是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750年,高仙芝再度西征,击破撒马尔罕的石国。这次胜利将唐朝势力扩展到中亚腹地,但也因处置失当,在当地积怨。
751年,高仙芝与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军队在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附近)遭遇。在数日激战后,因葛逻禄部临阵倒戈而战败。尽管此役对唐朝西域控制影响有限,却因被俘唐军传播造纸术等技术至西方而闻名史册。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高仙芝被调任副元帅,与封常清共守潼关。面对叛军锐气,他采纳封常清建议,主动放弃陕郡,退守潼关天险。这一战略决策本属明智,却遭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弃地数百里”和“减截士兵粮赐”。756年初,肃宗听信谗言,将高仙芝与封常清同日在潼关处死。临刑前,他对着麾下将士高呼:“我若实有此事,君辈即言实;若实无此事,君辈当言枉。”全军齐呼“枉!”声动天地,然未能改变结局。
高仙芝的军事才能,特别是其远程奔袭的指挥艺术,代表了盛唐时期军事扩张的巅峰。他跨越帕米尔高原的远征,比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行动早了整整一千年。然而他的悲剧结局,也折射出唐朝藩镇与中央政权之间的深刻矛盾,以及盛唐开拓时代转向衰落的宿命。
高仙芝经典故事
1、毡袜誓师
远征小勃律途中,高仙芝率军翻越帕米尔冰川。面对深不见底的冰涧,士卒逡巡不敢进。高仙芝命人将毡袜裹于马蹄,亲自策马率先过涧。见主帅如此,三军士气大振,皆呼:“将军不惜命,吾等何敢惜身!”最终全军成功跨越天险。
2、潼关遗言
被诬陷处死时,高仙芝对麾下将士悲愤道:“我引军退守潼关,确实有罪;但若说我克扣军粮、贪污中饱,纯属诬陷!”他转向监斩的边令诚怒斥:“上有天,下有地,我若负朝廷,天地共戮!”这番遗言,道尽一代名将的冤屈与悲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