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张骞
 - 字:子文
 - 谥号:博望侯
 - 出生/生日:公元前164年
 - 逝世时间:公元前114年
 - 享年多少岁:50岁
 - 出生地点:西汉,汉中郡城固县(今陕西城固县)
 - 民族:汉族
 
张骞读音怎么读:zhāng qiān 。
生平事迹
1. 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前126年)
背景:汉武帝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张骞应募前往。
历程:途中被匈奴俘虏,羁押十余年,但始终坚守汉节。逃脱后继续西行,经大宛、康居抵达大月氏,但大月氏已无意复仇匈奴。返程时再次被匈奴扣留,后趁乱逃回长安,历时13年,出发时的百余人仅剩他与堂邑父二人。
意义:首次带回关于西域的详细情报,包括地理、物产、风俗等,激发了汉朝对西域的兴趣。
2. 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前115年)
目的:联合乌孙对抗匈奴,并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成果:乌孙虽未立即结盟,但派使者随张骞回访汉朝。张骞的副使分别访问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波斯)等国,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官方往来。
历史贡献
1. 开辟丝绸之路
张骞的出使正式打通了汉朝与西域的交通路线,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丝绸、瓷器、造纸术西传,西域的葡萄、胡桃、汗血马等物产传入中原。
2. 促进中外交流
推动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为后来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奠定基础。
扩大了汉朝的世界认知,记载于《史记·大宛列传》中的信息成为研究古代中亚的珍贵资料。
3. 精神象征
张骞的坚韧不拔、不辱使命的精神成为后世外交使节的典范。
影响与纪念
历史评价:司马迁称其出使为“凿空”(意为开辟通道),肯定了他的开拓性贡献。
现代意义: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张骞的故事常被作为中外友好交往的象征。
纪念遗迹:陕西城固县有张骞墓,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的重要遗址之一。
张骞的西域之行不仅重塑了汉朝的地缘政治格局,更开启了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新时代,其功绩至今为世人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