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田蚡
 - 谥号:武安侯
 - 逝世时间:公元前130年
 - 出生地点:西汉,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
 - 民族:汉族
 
生平事件
1. 出身与外戚身份
家庭背景:他是汉景帝皇后王娡的同母异父弟弟。也就是说,他的母亲臧儿先嫁王姓丈夫,生了王信和王娡;后改嫁田姓丈夫,生了田蚡和田胜。
发迹根源:正是由于其姐王娡成为皇后,后来又成为皇太后(汉武帝的生母),田蚡作为舅舅,得以进入权力核心,并迅速攀升。
2. 仕途与权势
景帝时期:在汉景帝晚年,田蚡开始担任太中大夫等官职,初露头角。
武帝初期(权势巅峰):汉武帝刘彻即位初期,年仅16岁,朝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两位长辈手中:一是他的祖母窦太皇太后(窦漪房),二是他的母亲王太后(王娡)。田蚡作为王太后的弟弟,深受信任和倚重。他被封为武安侯。先后担任太尉、丞相,位极人臣。
专横跋扈:田蚡掌权后,生活极度奢侈,广治宅第,拥有大量良田,收受的贿赂不计其数。他任人唯亲,推荐官员的权力甚至凌驾于皇帝之上,曾有一次就任命了数百名官员。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评价极低,将其与另一外戚魏其侯窦婴一同列入《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动刻画了他的骄纵和贪婪。
3. 与窦婴的冲突及“灌夫骂座”事件
这是田蚡一生中最著名的事件,也是他历史名声不佳的主要原因。
背景:窦婴是窦太皇太后的侄子,在景帝时期曾立下赫赫战功,封魏其侯,也曾权倾一时。但随着窦太皇太后去世和汉武帝亲政,窦婴失势,而田蚡正如日中天。两人因此产生了权力和地位上的矛盾。
事件经过:
在一次田蚡的婚宴上,窦婴的好友、将军灌夫因不满田蚡的傲慢和对窦婴的轻视,借着酒劲大骂宴席上的宾客,指责他们趋炎附势。这就是成语“灌夫骂座”的由来。田蚡大怒,以“不敬”的罪名将灌夫逮捕下狱,并要族诛其全家。窦婴为了营救灌夫,在朝堂上与田蚡激烈辩论,并揭露田蚡的种种不法行为。王太后得知后,向汉武帝施压,偏袒自己的弟弟田蚡。最终,汉武帝和群臣迫于压力,判定窦婴所言之罪为“矫先帝诏”(伪造景帝遗诏),将窦婴和灌夫一并处死。
死亡与评价
公元前131年春天,田蚡病重,精神错乱,不停地大声叫喊,说自己有罪,在叩头谢罪。据《史记》记载,能看见(或幻觉中看见)窦婴和灌夫的鬼魂守着他要杀他。不久后,田蚡便病逝。他的死因被当时人普遍认为是窦婴和灌夫的鬼魂复仇,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观念和司马迁对他的道德批判。
历史评价
负面为主:田蚡是西汉外戚专权的典型代表。他依靠裙带关系上位,专权跋扈,排除异己,生活腐化,是历史上权奸的形象之一。
少数贡献:尽管个人品德低劣,但在他掌权期间,也曾做过一些符合时代潮流的事情。例如,他早期推崇儒家学说,支持汉武帝推行儒术,罢黜百家(虽然因窦太后的反对而暂时失败),并安排了一些儒家学者担任官职。
总结来说,田蚡是一个凭借外戚身份登上权力顶峰,并因专横、贪婪和陷害忠良(窦婴、灌夫)而遗臭万年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是西汉初期外戚政治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