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简介
- 姓名:皇甫嵩
 - 字:义真
 - 逝世时间:195
 - 出生地点:东汉,安定郡朝那县
 - 民族:汉族
 
皇甫嵩怎么读:huáng fǔ sōng 。
人物简介
时期:东汉末年(约公元?—195年)
字:义真
籍贯: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固原)
身份:名将、军事家、官员。
历史地位:被誉为东汉最后的柱石之一,是平定黄巾之乱的第一功臣。
生平事迹
1. 平定黄巾之乱(核心功绩)
公元184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天下大乱。皇甫嵩被任命为左中郎将,与右中郎将朱儁一同率军平叛。
首战失利与反败为胜:初期,朱儁战败,皇甫嵩被迫退守长社(今河南长葛)。黄巾军包围长社,形势危急。但皇甫嵩观察到黄巾军依草结营,便趁夜纵火突击,并与赶来支援的曹操合兵,大破敌军,扭转了战局。
连战连捷:此后,他势如破竹,先后在汝南、陈国等地击败黄巾军。
击杀张梁、张宝:在广宗(今河北威县)之战中,他趁敌军因首领张角病逝而士气低落时,发动猛攻,斩杀“人公将军”张梁,歼灭大量黄巾军。随后,他又在下曲阳(今河北晋州)击破并斩杀“地公将军”张宝。
威震天下:平定黄巾之乱,皇甫嵩居功至伟,威名达到顶峰。他将黄巾军的尸首堆积成“京观”,以震慑天下。
2. 忠贞不贰,拒绝自立
在功高震主、权臣当道的时代,皇甫嵩多次有机会割据自立,但他始终选择忠于汉室。
拒绝阎忠之计:在平定黄巾后,他的部下阎忠(名士)曾劝他趁手握重兵、威望极高之时,推翻昏庸的汉灵帝,自己称帝。皇甫嵩严词拒绝,认为这是悖逆不道的“危事”,坚守人臣的本分。
与董卓结怨:董卓专权前,曾与皇甫嵩一同征战凉州。皇甫嵩是董卓的上司,并曾依法弹劾过董卓,二人因此不和。
放弃杀董卓的机会:当董卓率军进入洛阳,把持朝政时,皇甫嵩的部下劝他起兵讨董。但皇甫嵩选择服从朝廷(此时已被董卓控制)的调令,交出兵权,回京任职。如果他当时起兵,历史可能会改写。
险遭杀害:董卓对他十分忌惮,一度将其下狱,准备处死。幸亏其子皇甫坚寿与董卓交好,极力求情,才得以幸免。
参与诛杀董卓余党:董卓被吕布、王允诛杀后,皇甫嵩奉命率军攻占郿坞,诛杀了董卓的弟弟董旻等全家。
3. 晚年生涯
董卓死后,皇甫嵩先后担任车骑将军、太尉等高职,但当时天下已分崩离析,汉室名存实亡。他于公元195年病逝。
人物特点
军事才能卓越:善用兵法,尤其擅长把握战机,长社之火是其经典战例。
品格高尚,清廉爱民:他为人正直,不贪恋权位。在行军打仗时,看到各州郡官员腐败,便上奏朝廷请求免除当地一年的赋税,以宽慰百姓,深得民心。
愚忠的争议:后世有人认为他对汉室的忠诚到了“愚忠”的地步。尤其是在手握重兵时拒绝阎忠的建议,以及面对董卓时放弃抵抗,虽然保全了名节,但也错失了可能挽救汉室的机会。
后世赞誉: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他被塑造成一位正直、忠勇的正面形象。历史学家普遍认为他是东汉末年少数几位德才兼备的社稷之臣。
家族后代
他出身于著名的“凉州将门”,家族世代为将。他的叔叔皇甫规也是东汉名将,与张奂、段颎并称为“凉州三明”。他的儿子皇甫坚寿也曾在朝为官。
总结来说,皇甫嵩是一位能力与品德兼备的末世名将。他亲手扑灭了颠覆东汉的黄巾起义,却又因固守臣节,无力阻止接下来更为黑暗的军阀割据时代。他的一生,是东汉王朝垂死挣扎的缩影。

				



